曲库组
访谈时间:2017年06月05日16:30
目前日常工作范畴:
线上线下的曲库维护。包括新歌上架、歌曲改错、卡拉OK文件制作、歌词制作、歌曲版权信息采集、第三方视频内容修改。
目前存在问题:
1、数据库把合唱歌曲拆分成独唱歌曲入库,造成歌曲数据错误,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不一致,管理混乱。
2、错误反馈信息不够精准,检查错误时耗费过多时间,比如现在反馈:歌词不同步。手机?电视?下载?在线?视频歌词?
文本歌词?这一句话,我要把歌曲相关文件都查一遍。
3、线上文件的音视频参数设置,需要配合产品及开发部门,全面考虑,谨慎制定。
4、新功能、新版块上线前,后台管理功能要搭建好,到目前,第三方内容的上线、修改还是服务器的同事在做,新版歌词加密
上线,管理后台不能解密。
5、关于歌曲信息,需要采集哪些内容,也要统筹考虑,之前一首歌曲翻来覆去查几遍,耗费大量人工。同时,应该建立完善
的数据库,把人工采集的数据能顺畅的记录到数据库中,便于之后的使用、修改。
关于工作优化:
曲库管理的效率,我认为关键在数据库,数据库越发达越完善,自然会提高曲库管理的效率。同时,后台管理功能也要跟上,目前后
台管理功能,落后于产品功能的发展,很多管理方式,只是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,甚至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。管理的不顺畅,让
人有曲库跟产品的割裂感,大家各干各的,如何融合成有机体,需要大家群策群力,谢谢。
加一点,管理后台能否模块化,不同平台、不同产品,在相应的平台上管理。现在所有内容都在一个大锅里,管理、使用都不方便,其实这也是我说的,产品功能发展了,管理功能也要跟上。
目前歌曲信息有以下22个歌名后缀:
GUO\(1, "\(国\)"\),
YAN\(2, "\(演\)"\),
XIAO\(3, "\(消\)"\),
YUE\(4, "\(粤\)"\),
MIN\(5, "\(闽\)"\),
YAN\_AND\_XIAO\(6, "\(演\)\(消\)"\),
HE\(7, "\(合\)"\),
HE\_AND\_YAN\(8, "\(合\)\(演\)"\),
YUE\_AND\_YAN\(9, "\(粤\)\(演\)"\),
GUANG\_CHANG\_WU\(10, "\(广场舞\)"\),
DJ\(11, "\(DJ版\)"\),
DJ\_HE\(12, "\(DJ版\)\(合\)"\),
HE\_XIAO\(13, "\(合\)\(消\)"\),
JING\_JU\(21, "\(京剧\)"\),
HUANG\_MEI\_XI\(22, "\(黄梅戏\)"\),
YU\_JU\(23, "\(豫剧\)"\),
YUE\_JU\(24, "\(越剧\)"\),
HUA\_GU\_XI\(25, "\(花鼓戏\)"\),
KUNG\_QU\(26, "\(昆曲\)"\),
HU\_JU\(27, "\(沪剧\)"\),
GUANG\_YUE\_JU\(28, "\(粤剧\)"\),
XI\_JU\(29, "\(锡剧\)"\);
这些后缀名在客户端显示,是作为歌曲名的一部分组成,这些后缀名当时产品的同事并没有参与制定,我认为这作为产品呈现的一部分,产品的同事应该规划一下这部分内容。